首頁/ 走進大荔 / 文化旅游 / 風景名勝 / 正文

大荔八魚清代李氏家族石墓群

來源:大荔縣大數(shù)據中心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9-08 11:04

大荔八魚李氏家族石墓群,大型石墓22座,清理發(fā)掘11座,從已發(fā)掘的情況來看,墓葬結構、規(guī)模及出土實物,對研究清代社會的政治、經濟、官僚制度,乃至當時社會葬俗文化,特別是其書法繪畫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價值。 

石墓群位于黃河流域華山腳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邊緣中段,距大荔縣城僅12公里,這里一馬平川,土地肥沃,地下物藏豐富。早在秦漢時期,這里就是皇家放馬養(yǎng)鹿之地;史稱''沙苑''。明清兩代,同州轄治,商貿繁榮,文化生活燦爛多姿,據出土墓志記載,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,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時期,最晚延續(xù)到民國末年,延續(xù)300余年。每座石墓和墓石構件上都雕刻書法繪畫裝飾圖案,達400幅之多。雕刻手法應有盡有,圓雕、高浮雕、淺浮雕、減地刻、陰刻等巧妙運用構成一個和諧的統(tǒng)一體.充分表現(xiàn)出雕刻者精湛和嫻熟的技藝,也反映出墓室主人李氏在當?shù)氐纳鐣匚缓臀幕摒B(yǎng)。石雕、石刻中有山水、人物、動物、花草等圖案及文字楹聯(lián)。

從已出土的五座墓葬形制、石雕看,一結構大體相同,一般由墓道、墓門、院落、庭堂、耳室、墓室等組成,多為一院一廳三室的庭院式結構。L號墓墓主名字不詳,該墓共有書畫雕刻41幅,其中兩石柱上刻楹聯(lián);''后嗣繁昌漫言鐘秀,吾親壽考是謂治謀''。石柱上楣額刻三幅圖案,左右兩幅被破壞,中間圖案是一老者在健身,左右各有一對老年夫婦對座觀看,身旁男仆、侍女、兒童相伴。院落石柱側壁上刻''五蝠(福)捧壽''圖案。庭堂南壁為,隸書石刻''得梅之青,與松俱古''的條幅,兩側有副對聯(lián),''文華仙掌露、人品玉壺冰''。北壁雕刻內容為青竹四條屏畫。東、西兩壁刻有團扇畫、方框畫、雜寶圖。中墓室石壁刻太極八卦圖。

2號墓墓主為李樹德(1804一1877)字滋亭,皇帝浩授中憲大夫,道元職銜,稟貢生出身。曾做興平縣儒學教諭。其院落對聯(lián)為''一邱方是安閑地、萬古常同兜率天''。楣額上刻三格,左格為蘭花,右格為竹子,中間是雜寶圖。庭堂南壁刻''忠''字.北壁刻''孝''字。字體均為楷書.一米見方。剛勁有力,體正大方。給人以德性為本之教。中墓室前有一對圓雕童男童女。

3號墓墓主李天培(1830-1875),字介候,誥封資政大夫賞戴花翎候選郎中。一生喜好結交品行端正的名人雅士,經常救助貧苦鄉(xiāng)鄰。其墓地對聯(lián)為''翠柏蒼松一帶濃陰庇壽城,青山綠水四圍秀氣繞佳城''。南壁屏風雕刻松鶴圖、北壁為雙鹿圈。院落和庭堂上均為花鳥、人物、山水樓閣畫。中墓室前有副對聯(lián)''地接蓬萊學可傳經筑石室、名登仙籍才培作賦詠羅天''。后壁刻有一屏風。南墓室前對聯(lián)為''泉壤百年皆聚瑞、閨門千載亦流芳''、橫批''泉臺挹秀'',北墓室對聯(lián)為''寶婺星輝垂額范,瑤池仙境慰的魂''。橫批''漆燈朗照''。

4號墓墓主名字不詳。墓葬院落對聯(lián)為''董草堂前風月冷,芙蓉城里夢魂香''。院落南壁有一屏風,北壁被破壞,院落、庭堂刻滿花鳥、人物、果實、樹木、山水等圖。此墓只有兩個墓室(一般為三室),南室對聯(lián)為''別有洞天培小隱,新成廬舍樂長眠''。北室為''郁郁泉臺埋白玉,深深庭院隔紅塵''。兩墓室后壁雕有人物故事畫。

5號墓墓主李懷珍(1807-1862),字聘卿,皇帝浩授中憲大夫,欽加道銜,賞戴花翎,議敘郎中候補充祿寺暑回,是當時級別、職位較高的京官。曾祖父李壁,祖父李朝恩,父親李忠清都是朝廷命官。其院落、庭堂、南墓室均被破壞,只剩中、北墓室。中墓室后壁淺浮雕海水波濤、波濤上有仙鶴、樓臺等。北墓室后壁刻有海水、海水中有一瓶,瓶中插三戟。

其余墓葬還有許多,其中一座石門上刻"萬年宅"一座刻"固佳城"。以上概述不過是400多幅書畫雕刻的極少部分。

這些書法、繪畫、石雕作品清晰、規(guī)范、端莊,耐人尋味;而畫的內容題材廣泛,畫法采用中國畫的傳統(tǒng)技法,有的畫配有詞和印章,詩配畫、畫映詩,相得益彰。石刻雕工采用了減地、剔地、打磨、鉆孔、圓雕、淺浮雕、高浮雕、鏤空等雕刻手法,是石刻工藝的集大成。八魚村古墓的發(fā)掘,對研究清代政治、文化、書法、繪畫、青石雕刻、世俗觀念、宗教信仰、對外交流、商貿以及鴉片戰(zhàn)爭前后社會的變遷等都有著重要意義。